2019年11月16日,存证云受邀参加“中知实务论坛”——福建站。
“中知实务论坛”是由《中国知识产权》杂志举办的线下活动,自2016年起,每年持续举办。旨在搭起司法与行业学者、专家、产业界交流互动的专业平台,针对知识产权行业热点、难点话题进行专业探讨,引导行业更加良性有序发展。
通过多年的实践与积累,论坛的形式已经由过去的“中知法官论坛”延伸为“中知实务论坛”,不再是法官们的“一言堂”,而是邀请产业界共同参与,从实务的角度出发,将法律与技术相融合,共同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
此次福建站以“司法前沿问题的探索与研究”为主题,将产业最前沿的话题、法律热点等相结合,延请产业界、学术界、司法界齐聚一堂,围绕知识产权司法领域前沿话题展开智慧碰撞。
▲司法界、学术界、产业界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知识产权司法领域前沿问题
美亚柏科数字法律服务事业部副总经理王勇作为产业界代表参与了论坛主题发言与热点讨论。
作为率先登场的发言嘉宾,王总以“电子数据存证的应用与挑战”为题,为电子数据存证行业发声。从司法对电子数据存证的核心审判依据出发,介绍了“电子签名、可信时间戳、哈希值校验、区块链”4大电子数据存证技术,同时他也指出无论采用何种技术,法院对于电子数据的审查依然遵循证据审查的规则,以真实性为本进行审查。
▲王勇作为产业界代表为电子数据存证行业发声
他以“成都中院否认第三方电子数据存证”和“北京互联网法院采信第三方电子数据存证”两个典型判例为例,从正反两个角度说明了法院对于电子数据存证的态度更看重电子数据生成、搜集、存储、传输全过程的真实性,而非狭义意义上的电子数据固化保全技术。并由此引发三个方面的思考,即目前法院对于存证技术、第三方电子存证平台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信任边界,技术无法100%完美解决电子证据的问题,法律与技术需要更好的融合,共同参与推进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王勇与来宾共同探讨电子数据存证的明确定义
在此基础上,王总与厦门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多所大学法学教授以及南京、福州、湖南等地知识产权庭庭长们展开了热点讨论。通过多方的碰撞,让法律更好的指导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同时也让技术在司法审判领域得到更多的认可与采信。
▲多方碰撞,就法律与技术融合问题展开热点讨论
实际上,这并非存证云第一次积极推进与司法界的接触与交流,通过法律与技术的融合联合推动司法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2019年5月,存证云就作为首批平台机构接入了广州互联网法院 “网通法链”智慧信用生态系统,联合法院+检察院+仲裁+公证+运营商+企业等多家机构,打造电子数据事先存证、及时调证、自动验证的新模式,共同构建了一套智能信用信息评价机制,竖立了互联网“诚信坐标”。8月,福建中证司法鉴定中心与各高院、中院、基层法院、国家授时中心、多元纠纷调解平台、公证处等27个节点共同接入了最高法搭建的“人民法院司法区块链”中,共同推动"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改革和创新。
作为具有行业领先地位的电子数据存证产品,存证云始终坚持积极探索如何更有效的提升电子证据的证明效力与司法采信度,通过行业发声让司法界聆听行业的声音,建立共识机制,明确信任边界,以技术创新推动行业发展,为解决电子证据相关问题而努力。